行业寒冬将至,越来越多 AI 独角兽选择去场外“取暖”。

9 月 23 日,商汤科技搞了场线上发布会,宣布正式成立教育子品牌“商汤教育”,专注为 K12 公立校学生提供人工智能教育,聚焦于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基本素养。

商汤科技新兴创新事业群总裁柳钢表示,入局教育,是为了给 AI 行业提供源源不断、持续发展的人才动力。

情怀化的解读背后,自然也不能忽略商业上的野心。

AI 行业整体失速的大背景下,教育能成为拯救商汤的那根“稻草”吗?

商汤需要新故事

在公认的“AI 四小龙”中,商汤不是起步最早的,却是在发展中最为激进的那个。

2014 年,汤晓鸥成立商汤科技。在独立创业之前,他是香港中文大学机器视觉教授,同时还有一个更知名的身份: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视觉计算组负责人,是“四小龙”创始人中学术重量最高的一位。

汤教授的名气给商汤镀上了一层天生的光环。2014 年 10 月公司成立,紧接着 11 月 7 日,就拿到了 IDG 数千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相比之下,旷视的天使轮融资不过数百万人民币。

这成了驱动商汤这台“融资机器”的第一桶金。根据天眼查数据,此后 5 年,商汤共完成 10 轮融资。最疯狂的 2018 年,投资人通过各种渠道挤进头部 AI 公司,这一年,商汤完成 3 轮总计超 22 亿美金的融资,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一些上市公司的市值。

这样的疯狂注定不会持续太久。按照著名咨询公司 Gartner 的新型技术成熟度报告,彼时,整个 AI 领域正处在期望膨胀期的顶峰,而接下来,就是不可避免的下坡路。

商业化上的困境,戳破了这个美丽的泡泡,再加上猝不及防的资本寒冬,2018 年下半年起,人工智能跌入幻觉破灭的谷底期。

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明星 AI 芯片公司深鉴科技光速“卖身”。成立两年间,深鉴科技尝试布局过多个领域,包括安防、金融、手机、自动驾驶等,但均已失败告终。最终,投资人耐心耗尽,两岁的深鉴科技被迫以 3 亿美元“贱卖”给赛灵思(Xilinx),只相当于其在一级市场估值的 3 折。

进入 2019 年后,整个 AI 行业突然陷入“钱荒”。最近 24 个月,商汤再也没有拿到任何一轮融资。同时有消息称,商汤还在寻找新一轮 10 到 15 亿美元的资本,不过这轮融资在半年多的问询和尝试下迟迟未果。

曾经被快速增长掩盖的问题,随着资本退潮,呈现在了行业面前。

一边是超大的体量。新一轮融资过后,商汤的估值将达到 100 亿美元,估值过高,让投资人觉得这笔生意“并不划算”,甚至已超出一级市场的承担范围。

另一边,持续资本注入下,商汤似乎并没有获得完全的自我造血能力。尽管团队宣布从 2017 年便实现正向盈利,但由于不像上市公司一样公布财报,外界很难考证新闻通告的客观性。

现在的 AI 独角兽们布局虽广,厮杀的主战场仍在安防领域。落地方向高度重合之下,彼此挤压生存空间愈发严重。加之安防赛道 toG、碎片化的特点,商汤无法用单一方案去批量化落地,商业化道路依然困难重重。

高估值与难造血交织的困境下,原有的商业布局,似乎已经无法给 AI 独角兽们提供符合预期的想象空间。

商汤也需要新的故事。

为什么是教育?

“商汤商汤”——商业化的汤教授(汤晓鸥),商汤早年间对外解释公司名称时,这是常用的说辞。虽然只是个段子,但足以见得商汤在商业化上的野心。

这一点上,商汤无疑是有前瞻性的。就在其他厂商还在专心做算法之时,商汤就定下了“1+1+X” 的模式。按照公司的解释,前面两个 “1” 分别是基础研究和产品解决方案,“X” 指的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

现在 AI 技术正在经历“同质化成长”。曾有行业投资人向《创造一下》透露:

“AI的技术有很强大的通用性,A家产品能实现的功能,B家大概率上也能实现,技术只是一方面,多数独角兽企业走不出来也不是技术原因,而更多的可能是缺乏市场需求。”

换言之,单靠技术上的壁垒已不足以构成足够的竞争力,更被业内看重的,是谁的产品与产业结合更加紧密。在商汤的模式中,大家的“1”都是固定的,头部 AI 公司之间 PK 已不再是技术,而是变量“X”,即场景落地与商业化能力。

“X”决定了商汤的想象空间。而在政府大数据、安防、金融等场景遇阻的情况下,商汤找到了新的 “X”——教育。

切入 K12 教育,商汤看中的是背后巨大的蓝海市场与政策红利。

事实上,商汤的教育布局早在 2018 年就初见端倪。当年 4 月,商汤科技发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进入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抢先卡住了人工智能教育的赛道。

这一动作的背后,是政策红利的东风。2017 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进入 2020 年,K12 教育再迎来新的爆发点,成了最热闹的市场——2020 上半年,在线教育融资 143 亿元,市场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 21.97%。同时,根据预测,2025 年中国 K12 教育市场将从 2019 年的 70 亿美元增至 57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41%。旺盛的用户需求显然还远远未被满足。

从商汤自己的介绍来看,在教育方面,商汤走的仍是 toG 和 toB 的路子,与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公立学校建立合作,卖教材、卖软硬件、卖教师培训服务。

比起已是血海厮杀的安防,和需求碎片化、只能“一块骨头一块骨头啃”的金融和政府数据市场,教育市场的逻辑简单得多:流程短、服务标准化,打通一家后即可规模化复制扩张。

况且,按照全中国有 20 万所中小学校计算,这至少将是一个百亿级的市场。

2020 年是商汤成立的第六年,按照一般基金 6-7 年的投资周期,差不多到了资本寻求退出的节点。

商汤科技已对外说 IPO,但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几乎可以确认的是,如果商汤仍无法在年内找到新一轮融资,那么上市就将从一个选择题变为一道必答题。

二级市场没有一级市场的理性,商汤亟需拿出一份好看的数据,来说服投资者“用钱投票”。

留给商汤的时间不多了,而押注教育,大概率会是它上市前的最后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