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的政策出来了,之前的传言都变成了现实。取消所有特长生。统一招生、公办民办同时招生,民办也得遵守免试入学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选择生源。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引导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严禁空挂学籍、学籍造假。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国际部名义招生,就读期间不得转入普通班……这不是什么北京上海的政策,而是教育部的政策。

这么一看是有一种,义务教育阶段不得掐尖的大思路已经确定了,学区房只剩下上下学更方便的感觉。但是,实际上却是义务教育结束了要再分流前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100万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大幅度扩招的背后,就是要有人去的读的。

教育最后还是凭借考试分数决定孩子到底是去大学还是读职校的。不过,不管在哪儿读,最后都要走向社会工作,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德国的高等教育就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型的学校,一种是应用型的学校。有学术抱负的就读前一种,想早点有一技之长的就读后一种。两者之间没有谁更'高贵’谁更‘低等’。德国之所以是工业强国是有原因的。我们国家开始重视职业教育,是好事一件。

在国家层面是好事,到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说,职校这个选择都有哪些利弊呢? 对于没有选择的人那一部分人,分流到职业教育里去,因他们毕业了,就是会去做相关的工作,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社会和个人来说都是受益的。

对于有些选择余地的人来说,职校就要考量一番了。能上985谁会上三本?这个说法是对的。能上本科谁会上职校?这个说法是大错特错。职校和普通本科之间的难度差距,远远小于三本和985之间的难度差距。很多人鼓吹,职校毕业生都很抢手,到了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一点完全有机会被提拔,还有自考和在职研究生的途径,关键还是在自己,求上进的人总会有机会。这不是被收智商税,而是交人生税和凄惨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