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北大学副校长熊继军(中)和代表一起步入人民大会堂 

本报记者 刘素清摄影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中北大学副校长熊继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两会上,针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政策,他提出了两点建议。在继续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给予了答复。就其中的主要内容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熊继军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应用型高校事实上成为了一个层次,而不是一个类别。应用型高校的设立是解决应用型人才短缺问题一个很好的方案。但在具体推动过程中,事实上使原来高职高专升格而来的学校成为了应用型高校的主体,而其中并没有高校扩招前的很多以工学院为名的高校。建议教育部在今年的“双一流”建设中,至少将一个应用型高校建设成为“应用型一流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中,也应视应用类学科在总学科中的比例进行设置。这样,应用型高校将成为一个类别,其中既有高层次的“世界一流应用型”高校,也有“国内一流应用型”高校,还有一般应用型院校。从而彻底脱离低层次学校的民众印象,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国家需要。

其次,教育部研究生保送制度的改革加剧了高校间发展的不公平。一方面,本科生保送研究生许可和比例的审批权没有改革,且依据的标准不透明。另一方面,原来属于高校的本科生保送校外和校内的比率确定权被教育部取消了,被保送的本科生可自由选择高校。后一项改革促进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值得肯定。但这两项政策合力作用的结果,却是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急剧恶化的事实。建议公开保送生比率的确定标准,供各高校在教学科研环节制定政策时参考。如保送比率标准无法公开,建议改革本科生保送研究生比例审批权的改革,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高校自身,让各类高校可依据自身特点一定程度上调节自己研究生保送的比例,从而取得公平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