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0日,卓越巧问教育与亚洲幼教年会联合发布了《2018幼小衔接调研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对“幼小衔接”概念与内涵进行梳理和重新定义,直接深入家长、学生痛点,系统化、数据化的调研结果,为幼教行业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白皮书一经发布,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多方关注,多家主流网络媒体如新浪、网易等以及30余家主流报纸媒体如江苏商报、东方卫报等都报道、转载了此次事件,彷如一击重锤敲击在行业痛点之上。作为行业一直以来默默耕耘的品牌,本次巧问教育率先联合幼教年会完成此次调研与白皮书发布,显示了自身的魄力和雄厚实力,此份白皮书也有望成为2018年度行业中最具意义的报告内容。

洞悉幼小衔接本质,纠正认知误区

近年来,面对越来越多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小学化”课程,教育部连发通知,要求纠正“小学化”现象,坚决禁止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一时间,“幼小衔接”成了诸多学校和培训机构不敢踩的雷区。但是巧问教育创始人成君霞老师却认为,“小学化”课程的出现,其实是大家对“幼小衔接”的误解。因此,她从多年的一线教育经验来重新审视这个领域,与亚洲幼教年会联合发布了《2018幼小衔接调研白皮书推出白皮书,正本清源。

同样的概念,于她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谈及为何联合亚洲幼教年会发布白皮书,成君霞老师表示,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自身对市场的洞察以及行业鱼龙混杂、社会存在认知偏差等几方面的支撑,让白皮书的发布更具必然性。

首先,幼小衔接的市场需求一直存在。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适应性存在巨大差异,已是不争的事实,幼小衔接亦普遍被家长和老师们接受。据白皮书显示,超过90%的中国家长认同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已入学一年级的家长也有近半数认同这一过渡阶段“非常重要”。

其次,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许多机构也纷纷乱入。但这些鱼龙混杂的机构,非但没有好好推出符合儿童成长的课程,更利用家长的焦虑与抢跑心态,来“兴盛”超前教育。整个市场缺乏科学指导,更缺乏理论体系,把“幼小衔接”这个能力培养阶段,硬生生变成了“超纲”的补习班。

再者,家长的认知偏差亦亟需被纠正。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家长对孩子担心注意力分散、不能适应小学环境最为担忧,比例超过59%。提升专注力、表达能力才是家长报读幼小衔接最希望解决的痛点。然而,超过半数的家长在机构错误引导下,把幼小衔接与提前学小学课程画等号。重知识、轻能力,重效果、轻过程的短期培训看起来很美,却没有真正帮助孩子解决环境变化带来的6大段差压力。

面对机构、家长、孩子的需求,巧问教育作为幼教行业一线资品牌,初心不改,勇于担当社会责任,通过白皮书以科学的数据支持,让行业达成共识,同时也给了家长一颗“定心丸”。

五大能力回归教育本源,品牌效应显著

巧问得名于叶圣陶先生的“智者问得巧”。成立多年以来,巧问教育坚持“教育让人拥有思考力与批判性思维”的理念,并专注于4—8岁儿童入学综合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研发及落地运营。通过聚焦入学所需的“专注力、阅读力、灵活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大能力培养课程体系,通过五大能力培养,聚焦多方面能力和兴趣,提升儿童入学适应性,帮助孩子缓解由于环境差异带来的学业、规则、教师、同伴、环境以及家长的六大段差压力。

除了能力培养外,巧问教育亦自主研发5个学科、22册教材,并与西安交大联合出版幼小特衔接教材,解决幼小衔接学习断层问题。巧问教育也因此成为行业中少有能做到体系化、科学化教学的幼教机构。

为了更好推行科学理性的幼小衔接、倡导入学综合能力培养,今年3月,巧问教育还邀请“花婆婆”方素珍(台湾著名绘本家、香港教育出版社语文顾问)在广州、深圳两地举办公益阅读讲座论坛,呼吁家长让孩子“养成阅读思考习惯”,让家长们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入学综合能力教育。

不断深入研究,理性引导行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回归教育的本源,在行业树立一套科学成熟的能力培养体系与能力培养模型,巧问教育在发布会上提出了“幼小衔接重点在能力培养”以及“五大能力模型”,该理念受到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以及资深园长、老师的认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儿童入学综合能力培养,加强家长对入学准备的正确认知,将是行业共同推动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能够真正沉下心针对用户需求进行研究,联合各领域专家探讨孩子真正所需,巧问无疑是行业的先行者。

未来,巧问教育还将继续深入研究“幼小衔接”的主体——孩子自身,探寻“孩子喜欢的教育”;并联合学前教育领域专业人士,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市场调研等科技手段,探索新时期儿童入学综合能力构成,做真正符合中国儿童的可持续性发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