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名校版图在持续扩张中——深圳中学泥岗校区即将在今年开建,根据项目计划,深中泥岗校区总投资6亿多元,建设周期为两年半,预计2019年底建成,并有望于2020年正式招生。泥岗校区建成后,深中将形成“双高中”的格局,届时招生人数将翻一番。

而此前不久另一个引人关注的消息是,深圳外国语学校今年将成立教育集团,加快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岗)国际部、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校区、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高中部建设。而同为深圳“四大名校”之一的深圳高级中学早在2016年6月便已宣布成立集团,深圳实验学校则将于今年加快第十高级中学(选址在光明新区)的建设步伐。

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除了具有师资、生源等方面的优势外,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是,名校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与教学模式,沉淀了独有的气质与品格。在深圳,衡量名校的标杆绝不仅仅是升学率,还有各种不无探索意义的综合素质教育。比如,近几年来,深圳多所知名高中开展了学术高中、科技高中、人文高中、科学高中等特色高中建设试验。名校版图的扩张将进一步提升这种优质教育的影响力、辐射力。

更重要的是,名校这种自我造血,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名校资源的稀缺状况,使更多孩子有机会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从而加速教育的均衡布局。教育均衡不是简单的平均分配,而是尽量做大优质部分的份额,实现优质均衡。如果说名师、名校长的共享与流动是一种走向均衡的有效举措,名校开“分号”则能在更大层面上促进优质资源的繁殖。事实上,以名校领衔成立教育集团抑或优质教育资源带,是近年来各地探索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普遍采用的路径。

比如,前几年,北京市东城区启动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学区内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同质学校间推行大年级组制、一长执两校、中小联盟探索中小衔接,作为名校的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上升为史家学区管理的龙头。从更大范围看,北京城六区的基础教育领域,“集团化”发展已呈显著趋势,首师大附中教育集团拥有9大成员校。值得一提的是,从2015年起,北京四中等示范性高中获准跨区招生,名额分配指标增10%,增加了部分考生进入优质中学的机会。

当然,名校扩张并不一定等于优质资源扩大。这几年,深圳不断有名校探索集团化办学道路,我们希望这些深圳名校能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与担当精神,将每一个分校区都办成高水准的特色学校,让教育获得更加参差有致的成长生态,更好地形成示范效应,对整个城市的基础教育产生更大的牵引力;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来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名校的使命所在,这样的使命所呼应的正是对“人”的权利、对教育公平以及教育本质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