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也就是说,8月31日有可能不再是小学入学年龄铁定的截止日期了。(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0版)

教育部提出入学年龄截止日期由各地统筹确定,立马被解释为:8月31日可能不再是铁定的截止日期了。这样的说法,不完全准确,因为各地的设置也可能继续维持在8月31日。当然,也可能有些地方不再维持,就如今来说,似乎只能观望。不过网友们则是积极得很,各种建言献策:有人建议,12月31日作为截止日期最好,因为是一整年;也有人焦虑,各地不会维持原状吧?还有人担心,人性化的、弹性的截止日期有可能照进现实吗?

透过这些现实不难发现,入学年龄截止日期不改,有许多的批评与质疑,如不合理,不够人性化;如今,这入学年龄截止日期可能要改,同样有许多的担忧与焦虑……一方面期待“改变”,另一方面又害怕“改变”,这样的现状,是最为真实的现实。而在这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家长不成熟、不理性的教育观。很多人纠结于入学年龄截止日期的问题上,无非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很理性地说,相差一年,关系并不是特别巨大。

不管哪一年入学,对孩子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数据也显示:70.4%的受访者认同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这样的现实足以说明一点:一些人的教育观念其实已经跟上来了。那么在自己孩子上学的问题上,也应遵循这样的教育规律。

当入学年龄截止日期修改或不修改都能引发争议时,说明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仍然需要改进。这就是说,修改入学年龄更要“改进”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他们应该更加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一定要早点上学?要不要挤破脑袋进名校?面对这些问题,都应更加科学理性。因为对孩子上学来说,不是赶早、进名校就是最优选择,而是合适的才是最佳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