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学习终端、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正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小学校园。日前,2017国际智慧教育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在杭州市江干区举行。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一起,共同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未来教育趋势,分享智慧教育对教学形态和课堂带来的变化。

改变了教育生态

“以前常说,技术是工具和手段,学校拥有再好的技术不如拥有一位特级教师。”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的一句话,说出了很多人内心的疑惑。事实是,先进的信息技术正从多种方面改革着教育,比如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师生关系、学习方式和模式、教育价值和目的等。“教育的三要素就是教师、学生、教育内容。”王珠珠说,在过去,学生和教师需要面对面口口相传,教育内容在教师的头脑中,教师是绝对权威;而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生不再局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它呈现的形式可以是网络化和数字化,远程教学也越来越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教师,通过网络他们可以获得海量的知识。“技术正在营造三个网络来帮助人的学习,一是技术网络,二是知识网络,三是人际网络。”王珠珠说。

“技术已经在改变教育的整个生态。”王珠珠的这个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院长朱靖向与会者列举了6个“可见的变化”:学习从知识传递转向认知建构,教学从教学资源设计转向学习程序设计,学习场所从教室延伸到一切可能的地方,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正在互补融合,尊重个性的个体化学习正成为主要方向,越来越多的学生正带着平板电脑上学。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则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内容和方法。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已有87%的中小学实现网络接入,80%的教师有多媒体教学装备。任友群说,推进智慧校园对于解决贫困区域教研问题有巨大作用,比如运用数据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排摸,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空中课堂等。“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推进智慧教育的过程中,装备重要,师资同样重要。会不会使用,如何使用好,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要打破信息技术教师才懂技术的局面,推行全科教师都参与的技术培训,在各个学科都辐射智慧教育的同时,各科教师都必须掌握使用技术的技巧。”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局长徐晖说,智慧教育要“自上而下”,围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教育管理与决策科学化程度等维度做好顶层设计。

为智慧课堂带来可能

一句描写西湖的比喻,先读一遍;配上西湖美景图片,再读一遍;配上古筝曲,又读一遍。这三遍,学生的情绪和理解会有什么不同?4月27日,记者走进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江锦校区,学生们正围着一位年轻女教师,在一块电子白板前上课。这里是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小学语文”分赛场。24名三年级学生被分成6组,展开合作学习。来自杭州江干战队的采三语文教师宋利利执教的课文叫“西湖”。宋利利的课,最终拿下了当天上午比赛的最高分,她说,这离不开先进技术助她的“一臂之力”,“在现代化的课堂里,师生交互、实时反馈的作用被放大了,重难点的教学也突破了以往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我可以随时插入网址链接或音频、视频,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直观、更全面”。

技术运用于课堂的优势显而易见:课堂上及时反馈变得更便捷、精细;所有学生的成果都得以呈现,有利于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不会顾此失彼;延展了学科教学的空间,让学生在单位时间里受益翻倍……当然,“互联网+课堂”既是新时代教育的新起点,也同时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战,比如学生过分依赖网络学习软件怎么办,如何合理分布技术内容与课本内容等。省语文特级教师余琴认为,平衡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不能被技术手段牵着鼻子走,教师要清楚一堂课为什么上这些内容,而不是因为这些内容适用于技术,“课堂形式可以改革,但教学目标、教育本质绝不能改”。

“以往的教育相对保守,在当前‘分享学习’为主体的时代,教育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方式和课堂形式的变革和完善。”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朱永祥说,“智慧好课堂,所做的就是借助先进技术实现教育创新,实现教师的新发展,培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就孩子的健康成长。”

目前,很多地区都在发挥技术的核心价值,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越来越多移动终端的投入使用,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孩子拓宽了学习渠道,构建起泛在学习环境。”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局长任国安说,“但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一点是,再好的技术,都离不开为了孩子的初衷。”